【建材网】“面对协议,中欧中不同光伏企业的光伏光伏看法出现了分化。”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永红说,协议型“有的倒逼中国企业很高兴,也有的企业原本参与了谈判,较终却没有在协议上签字。差异”
7月27日,化转被视为“友好收官”的中欧中中欧“光伏战”达成协议,中方对出口欧盟的光伏光伏光伏产品的较低价格和总量做出承诺,在“量价受限”的协议型条件下,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.6%的倒逼反倾销税。
浙江是企业国内第二大光伏出口省份,中小光伏企业众多。差异记者采访发现,化转这个结果令光伏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。中欧中对于部分中小企业,光伏协议倒逼他们寻求差异化转型,靠“软实力”而非价格战逐鹿。
目前,中欧双方商定的光伏出口具体价格和数量尚未公布,但业内人士普遍推测,出口价格较低限度约为每瓦0.56欧元,总量在7GW左右,而去年,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总量约为12GW.
“这个谈判成果值得肯定。”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陆川说,虽然每瓦0.56欧元的价格远高于中国产品理应销售的价格,但仍略低于欧洲光伏产品的售价,后者约为每瓦0.57-0.65欧元,“还有一点点价格优势”。
从数据来看,欧盟自去年底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,对浙江光伏产品出口影响巨大。杭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-5月,浙江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2.6亿美元,下降63.1%。6月6日起,欧盟又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11.8%的临时反倾销税。
价格承诺的达成,意味着参与谈判并签署协议的企业,将避免从8月6日起被征收高达47.6%的反倾销税,这令不少企业松了口气。
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海燕也表示,因担心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“双反”影响持续发酵,今年年初,公司开始谋划去海外建厂,“但现在看来,这步可以缓缓了。”
不过,与部分受访企业总体乐观的判断相反,浙江龙柏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参与了这次谈判,却因对谈判结果失望,较终没有在协议上签字。
“我们公司光伏产品原先的出口价格大约每瓦0.45欧元,如果按0.56欧元的较低要求,相当于涨价了20%。”龙柏的副总经理王小鑫告诉记者,过高的底价,让他们的产品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。
记者从海宁市商务局了解到,不少海宁光伏企业同样表示,原本他们与欧盟本土产品的价格差就在20%左右,现在每瓦0.56欧元的定价已令其完全丧失了价格竞争力。而在品质和服务上,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具优势。
眼下更受企业主关注的恐怕是配额。“出口总量受限的情况下,公司该通过什么方式去申请配额,目前还没有可靠线索。虽说协议还未正式执行,但分配标准和可能性的探讨应提前定型。”陆川说。
业内人士担心,倘若缺少公平、透明的分配机制,配额制便有可能沦为新的寻租手段。
面对“量价齐限”下的群雄逐鹿,一些另辟蹊径的光伏企业表示“无压力”。正泰是中国光伏电站建设中较大的民营企业之一。陆川说,目前公司还有200多个待建的下游电站,对光伏产品的需求远高于产能,他们不仅可以“自产自销”甚至还需要外购。而且,正泰强大的产业链优势,可以使限价的组件在其他部分消化掉。
赵永红认为,虽然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难以复制正泰的模式,但他们仍能靠差异化产品取胜。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未参与此次谈判,因为他们的主打产品光伏陶瓷瓦本身价格就在每瓦0.8-1欧元,远高于限价。目前国内和国外的订单都很多,在谈的项目订单就有2亿元。
“新兴市场的政策稳定性显然不如成熟的欧美市场,为大企业贴牌、代工则同样要和众多同质化的小企业竞争。而国内市场虽释放很多积极信号,但具体政策还有待落地。”赵永红说,“光伏产业到了差异化发展的时代,一窝蜂投资、过剩后又拼价格,这种传统做法,要终结掉。” 欧盟和中国就光伏产品惩罚性关税达成一致。政治家和环境专家为此松了一口气,但欧洲的光伏业者则群情激奋,欧洲太阳能企业联合会甚至有意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。
据德国之声报道,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周一(7月29日)在布鲁塞尔举行记者会时神情似乎颇为满意,因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后,欧盟和中国就中方出口的廉价光伏产品达成一致。德古赫特尚未透露具体详情。
外交圈中则传出进一步的消息:据称中国光伏面板每瓦的价格将不得低于56欧分,每年中国只能向欧洲出口70亿瓦的光伏产品。2012年欧盟共装设了130亿瓦的中国制光伏板。欧盟委员会预计2013年欧洲的装机量将大幅减少,今年新装设的太阳能板将为10亿瓦。
1/2 记录数: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Copyright ©2025 Powered by 中欧光伏协议倒逼光伏中小企业差异化转型 一哄而上网 sitemap